曾美玲〈憶臺糖小火車〉
《囚禁的陽光》台北:詩藝文出版社,2000年6月初版,頁132-135
搖呀搖呀
火車緩緩地漫步
在青翠的田野
在彎彎的溪流
早起的朝陽
捧著一束又一束
白亮亮的希望
搖呀搖呀
火車輕輕地喚醒
水稻純潔的夢鄉
魚蝦無憂的睡眠
童年的母親
哼唱一遍又一遍
笑嘻嘻的歌謠
搖呀搖呀
火車快快地奔跑
穿過成群的野花
捕捉初戀的故事
好奇的南風
採集一夏又一夏
紅豔豔的青春
搖呀搖呀
火車默默地負載
一節節甜甜的甘蔗
一廂廂豐收的喜悅
成熟的秋天
吐出一行又一行
金燦燦的智慧
搖呀搖呀
火車迢迢地遠行
揮別故鄉的叮嚀
懷念兒時的情景
追夢的旅者
帶走一袋又一袋
香噴噴的記憶
搖呀搖呀
火車悄悄地老去
拖著蹣跚的步履
扛起歲月的包袱
漸冷的大地
輕咳一口又一口
沉甸甸的鄉愁
搖呀搖呀
火車靜靜地安息
──原載於88.8.15 葡萄園詩刊一四三期
作家介紹
曾美玲,雲林縣人,北一女、師大英語系畢業,現任教虎尾高中。在將近二十八年的寫作歲月裡,曾美玲在文字中逐漸累積出自己的創作風格;從浪漫、唯美、抒情的直覺創作模式,到社會的關懷,將內容墨於台灣社會的議題,而至「相對論」的實驗,以四行的詩詞、相對的內容作為創作,且加入了對生命、宇宙的哲思。在文字的運用上,曾美玲則認為詩詞是一種精緻的藝術,還是要以含蓄、精練為主,格律及形式其實是不可或缺的。
詩作內涵上,曾美玲的情感泉源自生活的人與地,吟詠過童年、青春、母愛、親情,愛情、也一遍遍在詩寫故鄉的土地。曾美玲說:「雲林給了我一個快樂的童年」她認為自己的作品其實是直接及間接寫給故鄉的。她的作品曾獲師大新詩獎、童詩獎、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彭邦楨紀念詩獎創作獎、詩歌藝術學會創作獎等獎項,著作有《船歌》、《囚禁的陽光》、《曾美玲短詩選》、《午後淡水紅樓小坐》等詩集,至今仍寫作不輟、精煉不已。
〈憶臺糖小火車〉
「搖呀搖呀」重複出現於每一段首句,各段句中也反覆運用疊字、疊詞與相似的句型,給人異於一般現代詩自由、散碎、跳躍的格律感。然而讀來卻不生硬,
反而充滿了節奏與韻律;而且近似童詩的筆法展現了不造作的純真浪漫,更能觸動每個人心中的故鄉印象。
詩中的火車被擬作各種人物,融寫其中的景色不只是景色,更烘托出鮮明的人物形象,同時訴說這些人物的故事:第一段以寫田園風光,刻劃出勤奮工作的人們,早起工作、迎接朝陽賜予的希望;第二段以寫夜間水塘,刻劃出慈愛的母親,哼唱歌謠、守護孩子的夢鄉;第三段以寫夏日花田,刻畫出青春的男女的初戀,充滿了好奇與活力;第四段以寫豐收的秋季,刻劃出默默耕耘的學者,累積了豐碩的智慧;第五段直接刻畫離鄉背井的人--現實令我們揮別童年與故鄉,但會帶著祝福與回憶;第六段直接刻畫一名老者,他的身上負載著歲月,對過去滿是緬懷;第七段則續寫火車安息,事實上也就是生命走到了盡頭。
整首詩運用了相當大的層遞手法,除了春夏秋冬的時序,更從祖先寫到父母、從青春寫到成年、而至老去死亡,作者將火車與人生做連結,一直「搖呀搖呀」的行進下去,過程中經歷了許多角色、許多事件、許多風景。這樣的書寫方式宛如說故事、播影片,情結、影像不斷浮現、交錯,無論是語言或內涵都相當充實,雖文字淺白,卻使人反覆咀嚼不已。
延伸閱讀
1.《終於找到回家的心:曾美玲詩集》,曾美玲著,台北:釀出版,2012年2月。
2.《午後淡水紅樓小坐──曾美玲詩集》,曾美玲著,台北:秀威資訊,200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