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永河〈竹枝詞〉

蔗田萬頃碧萋萋,一望蘢蔥路欲迷;

綑載都來糖部裡,只留蔗葉餉群犀。

作家介紹

    郁永河1645-?),字滄浪,浙江仁和(杭州)人,明朝諸生。性好遊歷,在來台灣之前,已六度遊歷八閩,曾自稱:「余性耽遠遊,不避險阻」的嗜遊者。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冬,因福省火藥局災,郁永河巧得良機隨行到台灣採礦,自廈門渡臺,赴淡水北投採磺,寫下渡海、採硫、旅行等經歷,題名《裨海記遊》。此書是研究臺灣史地極有價值文獻之一,以後私家著述或官修志書,每多引錄。

    此外,郁永河對台灣文學亦有特別之貢獻。「台灣竹枝詞」是一種文類,在傳統台灣文學當中多以風土詩的內涵呈現。形式上為七言體的韻文,內容上則以歌詠台灣的地方風光、習俗為主。目前最早的台灣竹枝詞,便是出現於郁永河的《裨海紀遊》中,有〈台灣竹枝詞〉12首、〈土番竹枝詞〉24首。

 

文章賞析

竹枝詞

    郁永河創作多首〈竹枝詞〉,此首敘述他採訪台灣糖部見聞,文句未精雕細琢,反而呈現樸實自然、浪漫趣味。前兩句,描繪出一片極為富庶、壯美的蔗田。第一句以「萬頃」誇示其平面大小,「萋萋」表達密度大小,「碧」字呈現翠綠的色彩;第二句「蘢蔥」二字,則含括青翠與茂盛之意。兩句是層遞關係,也是因果關係:先說蔗田極為廣大茂密,再帶出人物置身其中幾乎迷路。

    有了前兩句的鋪陳,言及「綑載都來糖廍裡」時,更與人大豐收的驚嘆與喜悅;然而,甘蔗除了作為農作物提供人們享用外,蔗葉也用來餵牛發展畜牧業,堪稱是台灣當時經濟的指標。此詩從鄉村景觀描繪到人文產業,最後又回到牛隻閒適吃著蔗葉的景象,給人富庶的希望,卻無開發的壓迫,充滿了純真與自然。

 

延伸閱讀

1.裨海記遊》(或作《稗海記遊》)。

2.台灣竹枝詞12首、〈土番竹枝詞24首。

 


文章標籤

台糖文學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