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漢辰〈糖之奏鳴曲‧一座城市誕生的節奏之二〉


網路散文:http://mypaper.pchome.com.tw/s1143/post/1296387284

  

  1997 年,台糖屏東廠關廠,最後一班小火車在市區穿梭巡跑,那時還是記者的我,一個人孤楞楞在廠區關閉的紅色鐵門前,讓小火車轟隆隆駛過我的身邊 …

  那時我親眼目睹五分車緩緩冒出黑煙,從復興路上的台糖廠,穿繞過阿緱城所有的大街小巷,彷彿在進行一場最後的巡禮,這些記憶裡的畫面,在夜深人靜時,如同一整卷漫長無盡頭的膠卷,在我腦海裡,不停播放、不停播放,不時有歲月的斑駁雜影,出現在影帶裡晃動招搖 …….

  2003 年,台糖屏東廠區那兩支超過半世紀的大煙囪,轟然倒下時,我剛好也在現場,我親眼看到一個舊世紀的象徵,那樣轟然傾倒在我的雙腳之前,內心的惶恐被大煙囪活活壓得成了重傷 …

  當時我趕到復興路旁的台糖廠區時,已看不到當年直聳入天的超大煙囪,我只看到肢離破碎的殘骸,再也無法挺立在屏東市的天空,那些癱倒在大地上再也無法站立起的水泥塊,彷彿在訴說一則又一則屬於褪色的屏東糖業傳奇 …

  歲月迅速往前直奔,從不為誰停留,歲月穿梭過好幾年後,進入新世紀之時,可能是每個月的固定時間,又或許是每年的三大節日,我總會帶著妻與女兒來到台糖屏東量販店東挑西選生活用品,或者是到台糖冰品店購買著名的台糖冰棒解暑時,如果不是女兒問起,眼前的空地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時,我也可能會忘了屏東市曾經有過這麼一座台糖屏東總廠。

  這廠風光了半個世紀,如同從絕代風華的美人,轉眼之間竟成了話當年的白頭宮女,半個世紀前,它可是讓這座城市在夏日午后的微風中,都聞得到那股甜甜澀澀的香味,當然,在市區你睜眼、眨眼之際,都看得到台糖小火車穿梭市區與廣大的蔗田之間,那裡藏著一首快要被眾人遺忘的糖之奏鳴曲。 ……

  2007 年,我站在圍著一道綿長水泥牆的台糖產區之前,面對眼前一大片的空地,我應該如何向女兒訴說台糖的故事 ?

  我心裡嘀咕,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女兒,對周邊事物充滿疑問,她一定會詢問我台糖是怎樣一間公司 ? 台糖在阿猴城有著怎麼的歷史 ? 我自問自答,台糖屏東總廠這樁故事,那可是牽連著一頁頁和歲月、和這座城市血脈相連的曲折情節,一時之間,我無法訴盡其中的轉折。

  我是否該捧拿著那本《屏東市采風錄》,一頁頁唸誦台糖在歲月裡的位置,給我那個與台糖年代錯身而過的女兒聆聽 ? 我一句句讀著,台糖屏東總廠前身是日據時代的台糖株式會社,又稱為阿緱城糖廠,創立於民國前三年 …」

  但女兒看到的,和我小時候看到的台糖完全不一樣了,彷若歲月大神變幻的把戲,他用時間的黑布把大煙囪蓋住,黑布一掀開後,廠區變得空空盪盪,被變不見的,除了那兩支頂觸得天空疼痛得超級大煙囪之外,還有總廠內一排排的廠房,也老早被拆得只剩一塊被冷風吹冷的空地,被變不見的,還有那一輛輛載著滿滿甘蔗的五分車,在五分車的後方,我們與午後清風爭相競速,看誰先抽掉小火車上第一支甘蔗 …

  女兒如今什麼也看不見,台糖廠區裡如今什麼都沒有,沒有大煙囪、沒有小火車的蹤跡、沒有被風吹拂的廣大蔗田、沒有辛勤工人扛著如同竹竿的長長甘蔗,他們用一生的力氣,讓甘蔗從配種到生長成熟,然後把一支又一支長大成人的甘蔗搬運到五分車上 …,如今我們只能用想像,形塑當年蔗糖的煌煌國度,一座用上千噸、上萬噸甜甜的蔗糖堆砌而成的城鎮,就這樣出現在我們眼前,我應該帶著我女兒看看當年的盛況 …

  我終於決定,帶著女兒奮勇穿過時間的洪流、歲月的黑洞,來到十年前的台糖屏東廠,女兒和我走動在時光的風暴塵中,她彷若什麼都不怕,什麼都不能驚動她想看到往日時光的決心,她只想看到她父親所看到的當年景象,關於傳說裡那座甜甜的蔗糖堆砌而成的美麗城鎮 …

  我和女兒來到了民國八十年代的廠區,那時所有小火車都還在,他們行駛在屬於他們命運的軌道上,貫穿一片又一片的農田,直達甘蔗之母的子宮,那裡有糖份在大地上最原始的芬芳 ; 那兩支大煙囪仍冒著淡淡的黑煙,有一種懷古的氣息在阿緱城的天空飄盪,我們知道這就是蔗糖王國還存在的年代,但距離王國沒落,也不過再一眨眼的時光,我似乎瞥見這個產業的夕陽,在地平線上緩緩降落 …

  我和女兒一同追在台糖小火車的後方,兩人嬉笑著像兩個頑皮的小孩,並且奮力跑著,看誰先搶到第一支從五分車上掉落下來的甘蔗,我轉頭看去,女兒青春的臉上,正露出愉悅的笑靨,那是她那個年代無法享受到的快樂,比我年輕三十多歲的女兒,比我更快追到小火車,她隨手一把抽出比她身子還高的甘蔗,太陽硬照著它烙印出黑白班節的身軀,我看到了女兒,彷彿見著她夢中偶像的喜悅微笑 …

  後來我們追上五分車,並且跳上車箱,兩人躺在甘蔗堆成的一座小山上,我們吸進成千上萬噸的蔗糖芬香,讓它清洗被世俗污濁的肺臟,小火車在奇異的時光軌道嘟嘟前行,跨越真實與虛擬的的天空,泛著金黃的光茫,我和女兒啃著、吸吮著那世間最天然的糖汁,那是 世間最美最純的糖,甜膩得我四肢迅速溶化 …

  小火車抵達廣大的蔗田,這裡是甘蔗肥碩的子宮、大自然最甜暱的母親,我們稱它為大地,而天際與地平線在此處交匯聚集,清風吹拂我的臉面,也吹拂過甘蔗的身子,千萬甘蔗的莖幹,被午后的微風吹軟了耳根子,吹紅了臉龐,蔗田像海浪般起伏,昔日的蔗糖世界在我們眼前,盛大開展起來 …

  1997 年,台糖廠區即將關廠,五分車穿梭阿緱城市區,不帶走任何一絲絲雲彩,我帶著來自未來的女兒,站在廠區紅色斑駁鐵門前,嘴裡吞吃台糖著名冰棒,目睹小火車走向深紅的落日,我徐徐地和女兒說 ,「糖業輝煌的年代即將消失,空氣中吹來甜甜的香味,你要趕緊吸進這最後的香氣,最後來自那大地的芬芳 …」


 

作家介紹

 

    郭漢辰(1965-),台灣屏東人,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碩士,曾任地方記者十多年,目前自由寫作,在聯合電子報網路城邦開設作家部落格、文學創作者網站版主。曾獲文建會山海文學獎新詩首獎、台北文學獎、寶島文學獎首獎、高雄打狗文學獎首獎、台北旅行文學獎、宗教文學獎、黑暗之光文學獎金獎、鳳邑文學獎、屏東大武山文學獎卓越獎。

 

    郭漢辰受國內文壇大耆葉石濤的影響及提攜極為深遠,擅長以飛揚的想像力,在寫實世界中加入荒誕色彩。以簡單文字在樸實情節裡,刻畫細膩情感,讓人在反覆咀嚼後,領悟出生命的深刻體認。將文學創作當成人生信仰、最終依歸。

 

著有長篇小說集《記憶之都》、短篇小說集《封城之日》、散文集《和大山大海說話》、中篇小說集《回家》書等多本創作。

 

文章賞析

 

糖之奏鳴曲-一座城市誕生的節奏之二

 

    作者運用報導文學紀實的筆法,以時間為軸敘述他對糖廠的印象與記憶。首先循序漸進的將糖廠衰落的過程呈現在讀者眼前:1997年台糖屏東廠關廠,2003年,台糖屏東廠區的大煙囪拆除,一直到2007年僅剩一大片空地,作者站在空地的圍牆前,思索自己該如何敘述這段歷史給不在場的女兒知道。在此女兒的疑惑給了作者極大的衝擊與挑戰──該如何讓不在場人明白歷史的真實存在,而不僅僅只是空泛的名詞?然而,為了彌補時地變遷造成的兩代隔閡與遺憾,也激起作者的想像力,開展出這篇文章最動人的魔法。

 

    「我終於決定,帶著女兒奮勇穿過時間的洪流、歲月的黑洞,來到十年前的台糖屏東廠,女兒和我走動在時光的風暴塵中,她彷若什麼都不怕,……」此段文字正是紀實與想像間的轉折,作者塑造出科幻、魔幻般的穿越場景,帶領女兒,也帶領自己和讀者一同回到糖廠繁華的當下。父女倆瞻仰仍冒著淡淡黑煙的兩支大煙囪,追著小火車玩抽掉甘蔗的遊戲,甚至跳上小火車躺在甘蔗堆上呼吸芬芳、啃吮甜蜜,並欣賞波浪般起伏的蔗田,蔗糖世界就這樣在他們眼前盛大開展起來。然而享受這純真浪漫當下的同時,作者亦不斷在文字中揭示殘酷的未來,以對比造成深切的遺憾;如「但距離王國沒落,也不過再一眨眼的時光,我似乎瞥見這個產業的夕陽,在地平線上緩緩降落……」落日象徵了糖業的衰落。

 

    此篇文章中,作者還於使用轉化修辭令情感更加鮮明而生動,藉此令讀者更容易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至於最末段時間與首段的追憶重疊,係作者刻意安排和女兒來到糖廠關閉那年,以「吸進這最後的香氣,最後來自那大地的芬芳」儀式般的動作,了結了女兒未參與的遺憾,也留予讀者對糖業王國浪漫的懸想。

 

 

 

延伸閱讀

 

1.《封城之日》,郭漢辰著,台北:寶瓶文化,2006年1月。

 

2.《回家》,郭漢辰著,台北:玉山社,2011年1月。

 

3.《記憶之都》,郭漢辰著,台北:遠景,2008年08月。

 

4.《和大山大海說話》,郭漢辰著,台北:遠景,2008年11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糖文學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